随想录(随想录读后感)_成语释义

本原创笑话共计有845个字 ,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信息。
本笑话发布具体时间:2023-02-16 15:05 星期四
本笑话网址链接:http://www.ll44.cn/9075.html
本笑话关键词: 随想录(随想录读后感)_成语释义

巴金《随想录》也凝聚和渗透着作家始终如一的审美追求。真实自然,质朴无华,是《随想录》特有的审美特征。说真话,抒真情,使得他的文章在艺术上已完全脱去“做”的痕迹,而纯粹是一种自然记录。巴金说过:“艺术的***高境界是无技巧。”(《探索集?探索之三》)。它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一种不显雕琢痕迹的自然美、纯朴美。他的许多“随想”中,或直述其事,袒露情怀;或娓娓叙说,寓深沉于平淡;或夹叙夹议,情理交融,都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但是,从总体上说《随想录》所秉承的,仍只是直抒胸臆的方式,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激情的喷发与宣泄。在新时期散文观念的更新,艺术个性的复苏,文体的探索与建设等方面,孙犁、萧乾、冰心、杨绛、陈白尘、贾平凹、***英琦等作家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巴金的《随想录》所以受到文艺界的推崇,首先是作品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历经十年“文革”炼狱磨难的巴金,出于老作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对历史与人生作出深刻的检视。它既有对“文革”的深沉反思,又有对亲人故友的追思缅怀;既有对纯洁美好人情的赞美,又有对自己某些思想失误的严厉解剖;既有对文学、教育以及社会问题的评论与探索,又有对国际间友好往来的书写。《一颗桃核的喜剧》从沙俄皇位继承人吃剩的一颗桃核被送给外省小城太太们的荒诞的故事写起,自然联想到林彪、“四人帮”大搞个人崇拜、现代迷信演出的一幕幕闹剧。作者沉重地告诫人们:“封建毒素并不是林彪和‘四人帮’带来的,也不曾让他们带走。我们绝不能带着封建流毒进入四个现代化的社会。”反封建的命题“五四”以来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所关注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回顾“文革”这段历史时,巴金追根溯源,深挖其封建老根,表现了历史的深度。《小狗包弟》抨击十年动乱对生命体的破坏,力透纸背。在《谈〈望乡〉》、《小街》、《赵丹同志》以及他回顾自己60年的创作生涯的篇什中,作者从文艺创作、文艺的社会效应以及文艺人才的培养等问题上发表了精辟见解,探求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繁荣的真谛。